妈妈直夸是“神药”,中医药技术治疗最小患儿月龄又一次被刷新
每个周日上午是我院中医儿科周优丽医生的门诊时间。最近天气冷暖交替多变,加上是休息日,诊室外常常围满了等候的患儿和家长。
12月1日,也就是上周日上午,候诊区的一对母女格外引人注目,她们8点就来了,请求周医生加上号,然后找了个靠角落的位置静静等待着,妈妈略显憔悴,但仍时不时轻拍尚在襁褓中的女儿给予安抚。直到正午12点,足足等候4个小时,她们才最后一个走进诊室。
(周优丽医生日常诊疗工作图)
面对周医生,女儿好奇地从襁褓里探出了小脑袋,只见两行清涕顺着稚嫩的鼻腔流淌下来。妈妈一边小心翼翼地擦拭着女儿的鼻涕,一边不紧不慢地讲述起就医经历。
原来,早在10月底,4个半月的女儿婷婷(小名)因为感染合胞病毒导致毛细支气管炎引发咳嗽、喘息,赶往上级医院住院治疗,7天后,症状并未缓解,情急之下,妈妈又带着婷婷转院,经过抗炎、抗过敏、雾化等对症治疗后,婷婷的喘息得到了有效控制,11月3号,婷婷第二次出院,当时还有流涕、咳嗽的症状,但好在并不严重,妈妈原以为回家继续吃药休养就会慢慢好起来。但随着时间推移,婷婷的鼻涕就像打开的水龙头,怎么都止不住,咳嗽、咳痰越发严重,鼻塞更是对她的喝奶、睡觉造成了巨大影响。就在妈妈手足无措的时候,听熟悉的宝妈介绍起周优丽医生,提出尝试中医治疗的建议,妈妈仿佛抓到“救命稻草”般幸然接受。
长达一个半月的辗转就医和精心照料,让妈妈精疲力尽,婷婷的病情反复,让妈妈不断回忆哪一点没有做好而懊悔不已,但这4个小时的漫长等待却因为心怀期待而变得安然。
周医生仔细听诊,耐心地与妈妈交流了15分钟,感受到了妈妈积极的中医治疗意愿。“孩子太小了,即便是现在也才5个月零10天,对很多药物的使用都受到了年龄限制。”周医生解释到,在她近二十七年的职业生涯中还从未给这样小月龄宝宝进行中医治疗。但妈妈的强烈坚持让周医生决定“搏一把”。在辨识体质、症状后,周医生为婷婷开处一剂性温且针对性强的中药,尽可能地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影响,并叮嘱妈妈:“一剂中药分三天吃,每天吃2-3次,帮你约好了三天后的门诊,到时候来复诊。”
再次见到母女俩是本周三下午,刚进周医生诊室,妈妈就难掩笑容,激动地说:“周医生,吃了你配的中药,当天晚上就有所改善,睡觉时喉咙底发出呼噜噜的声音明显减轻。到今天咳嗽、鼻塞的症状完全消失了。这真是一剂‘神药’啊!”坐在妈妈怀里的婷婷活泼好动,原本受鼻涕长时间浸泡而红肿的人中部位也已经恢复正常,笑眯眯地看着周医生仿佛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谢意。
“谈不上‘神药’,只是找对了正好合适的治疗方法。”周医生说:“再加上家长的依从性特别好,治疗非常积极,医生、患儿、家属的心在一起,劲往一处使,病自然就好得快了。”
母女走后,周医生格外高兴,高兴的是长时间受疾病困扰的母女二人在这一刻终于如释重负;高兴的是自己作为中医药技术的弘扬者再一次刷新了最小患儿的年龄记录。越来越多的患儿和家长从中医药中获益,他们不断地从受益者转变为传播者,树立起强大的民族文化自信,中医药技术正在一代又一代的传承和发展中迸发出无限生机,而这,何尝不是像周医生这样的中医人几十年如一日地在中医药领域耕耘、钻研、融合、创新的最初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