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输血:为自己添个血液“保险”
一、什么是输血治疗?
为了更好地理解自体输血,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下输血治疗的相关知识。输血作为临床上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在抢救和治疗患者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临床输血分为异体输血和自体输血,我们通常所说的临床输血是指异体输血。
目前我国医疗用血异体血源主要来自无偿献血,长期存在血液“供不应求”的情况,特别是RhD 阴性等稀有血型储备更是稀缺。此外,由于艾滋病、梅毒、乙肝等病毒性传染病感染人体有一定的窗口期,输注异体血液还存在着疾病传播的风险。
既然异体输血有风险,我们有规避的方法吗?
当然有!那就是——自体输血
二、自体输血是什么
自体输血,换句话说也就是用自己的血救自己。自体输血在国内已经是一个比较成熟的技术了,通过采集患者自身血液或血液成分并予以保存和处理,再在其自身手术或紧急情况需要时再回输给患者。
三、自体输血的优势
相较于异体输血,自体输血更为安全。
1、避免输血传播疾病的发生,如肝炎、艾滋病、梅毒等;
2、避免输注异体血而发生的免疫性输血不良反应,如发热、过敏、溶血反应等;
3、缓解用血紧张,保障特殊人群(“熊猫血”、不规则抗体阳性等稀有血型患者)用血;
4.无需交叉配血,节省抢救时间。
三、自体输血的主要方式
自体输血不但可以避免输注异体血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还可以有效缓解临床用血供需矛盾。自体输血主要有 3 种方法,分别是:回收式与稀释式、贮存式自体输血。
回收式自体输血
采用自体血回收装置,回收患者自体在外伤,手术中或手术后的失血,并将之安全回输。
稀释式自体输血
为减少手术中的血细胞丢失,在手术前采出患者一定量的血液同时补充晶体液和胶体液,使血液处于稀释状态,采出的血液用于手术后期回输给患者。
贮存式自体输血
把患者自身的血液预先储存起来,待将来患者自体需要时再进行回输。
今天,我们一起聊聊
关于贮存式自体输血的那些事儿~
四、贮存式自体输血
概念及操作
贮存式自体输血也叫预存式自体输血。选择符合条件的择期手术病人,于手术前若干日内,定期反复采血储存,然后在手术室时或急需时输还病人。
手术前采取自体血,一次采血量不超过总量的12%。如病人无脱水,不需补充任何液体;如一次采血量达到12%时,最好能适当补充晶体液。采取的血液可预存于血库内。
适宜人群
1. 身体一般情况良好,血红蛋白>110 g /L 或红细胞比容 > 0.33,凝血功能正常,准备择期手术且预期术中出血多的患者。
2. 孕妇和计划怀孕者(避免生孩子或剖腹产时输异体血)。
3.特殊人群:
(1) 如有宗教信仰拒绝输异型血患者。
(2) 体内含有多种红细胞不规则抗体所致血液交叉配合试验不合的患者。
(3) 伴有严重输血不良反应需再次输血患者。
(4) RhD阴性等稀有血型患者等。
不适宜人群
(1)可能患有脓毒血症或菌血症或正在使用抗生素的病人;
(2)肝肾功能不良者;
(3)有严重心脏疾患者;
(4)贫血、出血及血压偏低者;
(5)有献血史并发生过迟发性昏厥者;
(6)采血可能诱发疾病发作或加重的病人;
(7)血液受胃肠道内容物、消化液或尿液等污染者;
(8)血液可能受恶性肿瘤细胞玷污者;
(9)胸、腹腔开放性损伤,超过4小时以上者;
(10)凝血因子缺乏者等。
近年来,我院输血科积极开展这项新技术,为有需要的患者做好手术支持,给普通患者提供多一种选择,为更好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铸就了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