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痘”科普预防提示:猴痘是什么?如何预防?
猴痘病毒于1958年首次从人工饲养的患病猴子体内分离获得,因此称其为“猴痘”。猴痘病人、感染猴痘病毒的动物是猴痘的主要传染源。目前认为猴并不是猴痘病毒的主要储存宿主,非洲的啮齿类动物可能是重要的储存宿主。
猴痘(Mpox)是由猴痘病毒(Mpox virus)引起的一种罕见的、散发的、天花样临床表现的病毒性人畜共患传染病。
一、猴痘的传染源有哪些?
猴痘病毒的主要宿主为非洲啮齿类(非洲松鼠、树松鼠、冈比亚袋鼠、睡鼠等),灵长类偶可感染。感染动物及猴痘病毒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
二、猴痘通过哪些途径传播?
病毒经黏膜和破损皮肤浸入人体。
主要通过接触感染动物的呼吸道分泌物、病变渗出物、血液、其它体液,或被感染动物咬伤、抓伤而感染。
人与人之间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亦可在长时间近距离接触时通过飞沫传播,接触病毒污染的物品也有可能感染。病毒还可通过胎盘从孕妇传播给胎儿。
近期疫情显示,来自多国报告的病例主要是男男性接触者、有多个性伴侣的人或无保护性行为的人群。
三、易感人群有哪些?
人群普遍易感。既往接种过天花疫苗者对猴痘病毒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保护力,未接种过天花疫苗的人群(尤其是1981年后出生的人)对猴痘病毒普遍易感。
四、猴痘的潜伏期有多久?
潜伏期一般5至21天,多为6至13天。
四、猴痘感染后有哪些症状?
发病早期出现发热、寒战、头痛、嗜睡、乏力、背部疼痛和肌肉痛等前驱症状。
发病后1至3天出现皮疹。病程约2志4周。皮疹结痂脱落后可遗留红斑或色素沉着,甚至瘢痕,瘢痕持续时间可长达数年。
部分患者可出现并发症,包括皮损部位继发细菌感染、呕吐和腹泻引起的严重脱水、支气管肺炎、脑炎、角膜感染等。
五、猴痘治疗和预后怎么样?
目前国内尚无抗猴痘病毒药物,主要治疗包括对症支持治疗和继发性细菌感染的治疗。
猴痘为自限性疾病,大部分预后良好。严重病例常见于幼年儿童、免疫功能低下人群,预后与感染的病毒株、病毒暴露程度、既往健康状况和并发症严重程度有关。
六、个人如何预防猴痘感染?
1、避免和罹患猴痘的人密切接触。
2、避免在高发国家与野生动物直接接触。避免捕捉。宰杀、生食当地动物。
3、良好的卫生习惯。经常清洁和消毒、做好手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