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科普】如何做好流感防控
近日,全国流感监测结果显示,2月中旬以来,南、北方省份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呈快速上升趋势,流感型别主要是甲型H1N1流感。随着目前全市各级各类学校陆续开学,人群聚集容易导致流感等传染病的暴发流行。
什么是流感?
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潜伏期短,传染性大,传播迅速,极易造成流行或大流行。主要有甲(A),乙(B),丙(C)、丁(D)四个型别,目前感染人的主要是甲型流感病毒中的H1N1、H3N2亚型和乙型流感病毒。其中甲型流感病毒常发生变异,是引起流感大流行主要型别。
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每年约5-10%的成人和20-30%的儿童罹患流感,全球约有10亿人发病,其中重症病例约300-500万,死亡病例约29-65万人。
怎么判断是否得了流感?
流感起病急,大多为自限性,但部分因出现肺炎等并发症可发展至重症流感,少数重症病例病情进展快,可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或多脏器衰竭而死亡。
流感的症状是临床常规诊断和治疗的主要依据,流感一般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部分病例可出现高热,达39-40℃)、咳嗽、咽痛、流涕、鼻塞、身体疼痛、寒颤、疲乏、腹泻、呕吐等症状。
流感的症状、体征缺乏特异性,易与普通感冒和其他上呼吸道感染相混淆。流感确诊有赖于实验室诊断,检测方法包括病毒核酸检测、病毒分离培养、抗原检测和血清学检测。
流感是如何传播的?
主要通过近距离的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被污染的物体表面传播。
哪些是流感的高危人群?
流感对人群普遍易感。重症流感主要发生在老年人、年幼儿童、孕产妇或有慢性基础疾病者等高危人群,亦可发生在一般人群。
除了打流感疫苗,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流感?
日常生活中流感预防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
2、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
3、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污染他人。流感患者在家或外出时佩戴口罩,以免传染他人。
4、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5、每天开窗通风数次(冬天要避免穿堂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6、在流感高发期,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不得已必须去时,最好戴口罩。
不幸得了流感该怎么办?如何正确就医和隔离?
一般患者在出现症状后,建议居家休息,保持房间通风。充分休息,多饮水,饮食应当易于消化和富有营养。尽量减少与他人接触,以避免传染。治疗重点是缓解如发烧、咳嗽等的流感样症状,应密切患者观察病情变化,一旦出现持续高热、伴有剧烈咳嗽、呼吸困难、神志改变、严重呕吐与腹泻等重症倾向,应及时就诊。
孕妇、儿童、老人以及慢性病患者等流感高危人群感染流感后更容易导致重症,应尽快就医、尽早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病毒药物(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类药物,如奥司他韦、帕拉米韦等),使用抗生素和激素对流感病毒无效。
就诊时务必戴好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