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心血管疾病高发,寒冷是重要诱因!出现这些信号要警惕→
进入秋冬季节除了呼吸道疾病高发,心血管疾病也在增多。
特别提醒:寒冷的天气对于心血管疾病人群来说是一个“坎儿”一定要重视预防!
环境温度,是影响心血管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体温调节的控制下,人体体温是基本恒定的。大约在25℃时,人体内的毛细血管舒张平衡,感觉非常舒适。
而较大幅度的气温下降对心脑血管健康不利,冷空气活动会明显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生、加重甚至死亡风险。
人体在寒冷刺激下,交感神经兴奋,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并使血中纤维蛋白原增加,纤溶活性下降,血液处于高凝低溶状态。
同时,寒冷会激活血小板,使血液黏度增加,血流速度相应变慢,大大增加动脉硬化斑块破裂和形成血栓堵塞冠状动脉血管的几率,引发心肌梗死等心血管事件。
2018年,英国心血管学会会议上公布了一项研究,英国西约克郡利兹总医院的研究人员发现:
在最寒冷的月份(11月至次年4月),死于严重心脏病发作的30天内的风险比最温暖月份高出近50%。也就是寒冷的冬季心脏病发作,死亡的可能性更高!
身体出现这些信号,一定要警惕!
心梗等疾病发作时,身体会出现血或氧的“供不应求”,有以下几个特点:
● 疼痛:近70%表现为胸痛伴大汗。胸痛常有一种紧缩感、压榨感
压迫感、烧灼感、胸憋、胸闷或有窒息感、沉重感。
有时心梗也会伴有一些非典型症状:胃痛、牙疼、下颌部疼痛不适等。
● 持续时间长:心梗的胸痛持续时间较长,多超过20分钟且不能自行缓解;常伴有放射痛(包括左上肢、右上肢及肩部)、恶心、呕吐、气短、呼吸困难等。
● 其他:严重的心肌梗死可能导致血压下降、神志模糊、一过性意识障碍、晕倒、尿量迅速减少等现象。
医生提醒:
一旦身体出现以上信号,应立即前往具备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及时排除急性心梗发作的可能。
秋冬季节,如何保护好心脑血管?
1. 做好保暖工作
外出时及时添加衣物,必要时适当减少外出活动的时间。
特别是室内外温差较大时,如必须外出,一定要穿着保暖的衣服和鞋袜,脚部保暖尤为重要,鞋袜的尺码适当宽松一点,不要影响到腿部和足部的血液循环。
戴上口罩和帽子,尽量不要让脖颈暴露在外,并且最好能捂住耳朵。
2. 注意身体活动时间和地点
天气寒冷时,心血管疾病患者最好不要去晨练。
如想外出活动,最好选择上午10时以后至下午3时以前的时间段,温度相对升高时再外出。
活动方式也不要选择跑步、打球等活动量过大的项目。可以选择散步、打太极拳等。
3. 避免情绪激动
突然的情绪激动会威胁心血管健康,应尽量保持心态平和愉悦。
4. 控制好“三高”
慢性疾病患者,应坚持遵医嘱服药,控制好血压、血糖及血脂水平,如有不适应及时就医。
5. 规律生活作息
合理膳食,保持营养均衡,另外要避免熬夜,做到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