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5 世界正畸健康日|容貌连接你我,微笑改变人生
“2022年5月15日是第六个世界正畸健康日。今年健康日主题是“容貌连接你我,微笑改变人生”,旨在提升公众对口腔正畸相关知识的认识,传播积极正确的正畸治疗理念和方法。”
人们理解的口腔正畸,即是将不整齐的牙齿排列整齐,这仅仅是冰山一角。其实,错牙合畸形的定义已不再是指牙齿排列不齐,而是指牙齿、肌肉、颌骨、颅面之间的不协调而呈现的畸形,这种畸形不但影响外观,同时危害口颌系统的正常功能。
口腔正畸的目标是:健康、美观、功能、稳定。
健康,是指通过正畸治疗让你的牙齿、颞下颌关节及牙龈等牙周组织保持健康,同时增强你的自信心,使你的心理保持健康。
美观,就是将排列紊乱的牙齿矫正整齐,改善你的颜面侧貌,让你拥有美丽的笑容。
功能,是指通过正畸治疗改善你的咀嚼功能,让你想吃就吃。
稳定,就是要将正畸治疗的成果保持住,避免复发。
矫正牙齿,常见问题解惑
l 牙齿不整齐并无大碍
一口排列不整齐的牙齿给人带来的危害远远大于你所能想象到的结果。对于孩子来说,它主要体现在功能、健康和心理等方面,影响孩子口腔功能的正常发挥,如咀嚼功能、发音功能、呼吸功能;影响面部的美观;影响牙周组织健康及口腔卫生,造成龋坏、牙结石、牙龈炎等;对面部形象的损害,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严重的还会影响到他们对将来的自我的评估及期望。
l 牙齿矫正就是把牙排齐
有的人认为,牙齿矫正就是把原来排列紊乱的牙齿排列整齐。真正的牙齿矫正,首先解决的是口腔健康的问题,其次才是美观的问题。例如,咬合不对可能造成颞下颌关节紊乱,甚至有可能造成偏头痛,咀嚼效率低下,影响身体健康等。
并不是只有牙齿不齐的人才需要矫正。正畸还包括改善牙齿的咬合关系和功能,改善面部形态,软组织侧貌的美观,生活中常见的龅牙、地包天、没下巴、牙齿之间缝隙过大等都需要进行矫正,所以才会有堪比整容的奇效。
l 换完牙才能矫正
这个观念是片面的,甚至是有害的。随着正畸技术及理念的不断更新发展,牙齿矫正的年龄已无限制,但是存在着最佳矫正时期,在此时进行正畸,事半功倍。
青少年正畸往往分成两个阶段:
I期矫治:也叫早期矫治,主要是通过寻找错颌畸形的病因(如喝奶瓶姿势不正确,腺样体、扁桃体肥大,乳牙早失等),破除不良习惯(吮指、咬唇、张口呼吸等),趁儿童颌骨正在发育的时期改善牙及颌骨的协调性发育状况,适宜年龄为3~10岁。
II期矫治:也叫综合矫治,主要是通过调整牙齿的位置,改善牙合位关系,达到牙齿排列、咬合关系、颞下颌关节、肌肉软组织、侧貌、颌骨颅面等多方面的协调,获得正常的咬合功能。适宜年龄为12岁~成人。
有的孩子由于I期矫治及时有效,甚至可以省去II期治疗。
l 矫正必须要拔牙
这是很多人对矫正望而却步的一个重要原因。
拔牙是提供间隙的常用手段但非唯一手段。除了拔牙,临床上还有前后向或左右向扩展牙弓、邻面去釉(适度把牙磨窄)等很多手段,来有效解决牙列拥挤、牙齿前突的问题,以及为牙齿创造空间。具体手段都根据每个人的牙齿情况来选择。
不拔牙,就排排齐吧。这是大多数家长的心声。其实,在 100 年前,不拔牙矫正,曾风行在牙科界。但是,专家在治疗了大量患者后发现,勉强把拥挤的牙齿排列整齐,一方面使嘴部显得突出,不美观,另一方面,牙齿容易在矫治器摘掉以后再次拥挤错乱,即复发。因此,专家召回了过去那些应该拔牙却没有拔牙的患者们,开始尝试拔牙矫正。直到今天,拔牙矫正,依然是牙齿矫正时解决牙齿拥挤和前突的主要方法。
至于到底要不要拔牙,还是要听医生的。
目前医疗界共识为:是否需要拔牙,拔几颗牙,是具体到每个人身上,经过实际测量与影像测量决定的,绝不是一两颗不拔牙承诺能认定的,该拔的牙肯定跑不了,不该拔的牙也绝不能乱拔。
l 矫正时间越快越好
牙齿移动的量是有限度的,一般每个月仅能移动1毫米,同时在新的位置成骨,移动太快会导致牙齿松动。根据错颌急性严重程度不同,疗程也不一样,一般两年左右,每月复诊一次。有的医生或患儿家长为缩短时间,增加复诊频率,施加太大的矫治力,结果导致牙根吸收变短,牙齿松动过大,严重者甚至会造成牙齿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