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预防接种,你想要的答案这里都有
一、疫情期,宝宝还能去打疫苗吗?
疫情期间“四要打”:
1、乙肝:宝宝出生后的首针乙肝疫苗;如果妈妈乙肝表面抗原阳性(HbsAg),那么宝宝的乙肝第二针和第三针应尽快接种;
2、宝宝出生后的卡介苗;
3、用于暴露后免疫的狂犬疫苗;
4、用于暴露后免疫的破伤风疫苗。
其余接种,家长要及时关注所在地社康中心和疾控机构的具体通知,了解接种安排。
二、 二类自费疫苗有没有必要接种?
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在医学上具有同等的防病功能,在按照国家规定接种一类疫苗的前提下,接种二类疫苗对于预防传染病能起到补充作用。
三、进口疫苗比国产疫苗好吗?
二类疫苗也并不是价格越高就越好,也不是进口的就一定比国产的好,建议家长们综合孩子的接种需求和家庭情况,考虑适当选择二类疫苗接种~
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的划分也不是绝对不变的,比如甲肝疫苗、麻腮风疫苗,在2008年以前它们都属于自费的二类疫苗,但随着近年来国家经济实力的提高,这两种疫苗2008年起都成为免费的一类疫苗。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防病需求的变化,今后也会有越来越多的自费二类疫苗成为一类疫苗。
四、儿童哪些情况不适合接种呢?
疫苗禁忌症通常分两大类:暂时禁忌症和绝对禁忌症。暂时禁忌症是指正在发热或一般疾病的急性期,可以在疾病康复后补种;绝对禁忌症是指具有免疫功能缺陷,过敏体质者接种疫苗要慎重,如果已知对疫苗所含成分过敏则禁忌接种此疫苗。
以下情况的儿童应禁忌或暂缓接种疫苗:
1.患有皮炎、化脓性皮肤病、严重湿疹的小儿不宜接种,等待病愈后方可进行接种;
2.体温超过37.5℃,有腋下或淋巴结肿大的小儿不宜接种,应查明病因治愈后再接种;
3.患有严重心、肝、肾疾病和活动型结核病的小儿,不宜接种;
4.神经系统包括脑发育不正常以及有脑炎后遗症、癫痫病的小儿不宜接种;
5.严重营养不良、严重佝偻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的小儿不宜接种;
6.有哮喘、荨麻疹等过敏体质的小儿不宜接种;
7.当孩子腹泻时,尤其是每天大便次数超过4次的患儿,须待恢复两周后才可服用脊灰疫苗;
8.近期注射过多价免疫球蛋白的小儿,6周内不应该接种麻疹疫苗;
9.感冒、轻度低热等一般性疾病,视情况可暂缓接种;
10.空腹饥饿时,不宜预防接种。
五、去接种有什么注意事项?
1.建议去接种之前,先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进行咨询预约,避免在接种门诊产生聚集。一般来说,可在各地疾控、社康中心的微信公众号,找到咨询途径;
2.注意走接种门诊专用通道,尽量不要和就诊人群有路线交叉;
3.在外看护好孩子,除了戴口罩等手段防护呼吸道,手部卫生也很关键,看好孩子别乱摸,也不要让孩子吃手、用手揉眼睛、挖鼻孔等;
4.可以随身携带消毒湿巾或者免洗洗手液,随时清洁孩子的手,或者给孩子戴手套。
六、接种疫苗后要注意什么呢?
1.接种疫苗后要在现场至少休息30分钟,以便可以及时治疗发生的不良反应;
2.接种后多休息、多饮水,不宜剧烈运动,注意接种部位的清洁,不要弄湿、弄脏注射部位,以防局部感染;
3.接种疫苗后极少数儿童可能出现低烧或接种部位轻微的红、肿、热、痛现象,经对症处理后1~2天即可恢复;若体温超过38.5℃并伴有其他较重反应时,要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以防延误病情,同时要及时与接种单位医生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