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微课】新中国政治制度是如何确立的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在百年历史长河中,中国共产党经历了苦难辉煌的革命岁月,曲折探索的建设时期和高歌猛进的改革年代,带领中国人民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在建党百年之际,市妇幼保健院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并作为开展“两学一做”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主题党日的有效载体。医院将陆续推出专题学习——党史微课。
点击播放视频
本期主讲人: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共党史教研部教授 张旭东 本讲内容要点: 共产党人1949年建立了新中国,但是离建立独立、统一、和平、民主、富强的新中国目标还很遥远。新中国怎么去建立?四大基本政治制度——国体、政体、政党制度、国家结构的形成和确立,表明新中国架构真正地建立起来。实践证明,新中国的政治制度是适合中国国情的。 (1)人民民主专政国体的形成和确立。1949年1月1日,毛泽东发表新年献词,用农夫和蛇的故事做比喻,强调人民民主专政是我们根本的历史经验,第一次向全世界公布未来新中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6月30日,在纪念建党28周年之际,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表明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最终形成和确立。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体的进一步确认。“人民代表大会”由“苏维埃”翻译过来,苏维埃就是人民代表会议、人民代表大会的意思。所以,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新中国的政体早已明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个重要的核心载体是召开人民代表大会来选举产生国家机构。第一届人大召开之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就是最高权力机构,此时的政务院改名为国务院,是最高行政机构。 (3)政党制度的形成和确立。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既不是一党制,也不是多党制,是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1950年3月,第一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专门研究了党与非党民主人士的合作共事问题。在会议期间,毛泽东提出了“团结、建设、进步”的口号。这是根据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客观情况,确定的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基本方针。 (4)民族区域自治为补充形式的单一制的确立。当今世界,国家结构分为两种,单一制和复合制。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也面临这个问题的探索。在综合合力的作用下,我们放弃了联邦制,选择了适合中国国情的、以民族区域自治为补充形式的单一制。实践证明这个制度是适合中国国情的。 (责编:曹淼、邓志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