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怀胎,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突然说“罢工”就“罢工”,医生有话说!
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生育二胎,但随着生育这一波“潮流”,胎儿在准妈妈肚子里出现异常的病案也是数不胜数。那么,小编今天来科普一下有关胎动的相关知识,祝各位宝妈顺利迎接宝宝的到来。
什么是正常胎动?
母体对胎儿活动的感知称为“胎动”。正常胎动提示胎儿宫内状态良好,孕妇感知胎动时会安心愉快。
初产妇通常在18-20周初次感受到胎动,经产妇可早在16-18周感知胎动。每个孕妇对胎动的敏感性不同,在20周左右一般都能感受到首次胎动。超声检查最早可在妊娠7-8周时发现胎儿活动。
从20周开始,胎儿活动高峰出现在午后及晚上,睡眠-觉醒(昼夜)周期为20-40分钟,在健康胎儿中很少超过90分钟。孕28-34周之间羊水多,胎动幅度大,孕妇易于感知胎动。接近足月时羊水可能减少,胎动幅度受到一定的限制,胎儿睡眠也比较长,但整个胎动次数并不减少。
何时开始评估胎动?
评估胎动的主要目的是预防胎死宫内,这就意味着胎动异常时需要采取干预措施。在很多情况下,终止妊娠可能是预防死胎的唯一有效的措施。我国把28周定为胎儿可存活孕周,在28周前关注胎动意义不大。一般在孕28周后开始计数胎动。
评估胎动的方法
观察胎动的方法可分为定性(qualitative)和定量(quantitative)。
定性法就是孕妇对胎动的主观感觉。也就是说,孕妇感觉胎动多就是多,感觉胎动少就是少。当然,孕妇需要了解有关胎动的知识,理解胎儿睡眠和觉醒的周期。定性法在实际工作中用的最多。
孕妇记数胎动(kick counts)属于定量评估胎动的方法。计数胎动的方法很多,孰优孰劣,并无定论。定量评估胎动用的并不广泛,因为正常胎动的次数差异很大,很难设立一个正常标准。计数胎动的常用方法如下:
1、记10胎动法(“Count to 10”)
上午开始计数胎动,记录第10次胎动出现时间。有下列2种情况应及时就诊:
(1)12小时内胎动<10次;
(2)第10次胎动出现时间与前一天相比,越来越推迟。
2、其他方法
左侧卧位,每天自数胎动1小时并记录。
有以下情况应及时就诊:
(1)12小时内无胎动;
(2)集中精力数胎动时,每小时胎动<3次或2小时内<10次;
(3)胎动次数较前减少一半以上。
胎动减少(decreased fetal movement,DFM)很让孕妇担心,4%到15%的孕妇会因妊娠晚期胎动减少就诊。大多数胎动减少仅是一过性,胎儿睡眠是最常见的原因,但不能忽视引起胎动减少的其他病因和与死胎相关的下列高危因素:
肥胖、吸烟、高龄;既往死胎史;使用镇静剂或其他影响胎儿的药物;IVF-ET妊娠孕妇;产前出血、高血压、糖尿病;胎儿生长受损。
胎动减少的评估
胎动减少并没有统一的诊断标准。在24-28周之后,如果孕妇诉说胎动减少,应告知患者立即到医疗机构就诊,不要等待。就诊后应尽快评估母胎情况,可先用手持式多普勒听胎心,如果无胎心博动,立即行超声检查,确认是否胎儿死亡。其他系统性评估项目如下:
1、 临床评估
●回顾当前妊娠情况,询问宫缩、阴道流血、阴道流液、用药史和既往产科病史;
●回顾以往产科超声,评估胎儿生长;
●评估是否有死胎的危险因素;
●测量生命体征和尿液分析;
●腹部检查:评估胎儿大小,测量宫底高度;触诊子宫压痛;
●阴道检查:确定是否有任何阴道流液或出血,必要时行宫颈指检,确定是否有早产或临产。
2 、电子胎心监护
也就是做无应激试验(none-stress test, NST),以确定胎儿状况。
我国在孕28周后开始胎心监测;至少监测20分钟并记录。
如果胎心率异常,例如无反应型NST,按照临床常规处理。
3 、超声检查
●测羊水量,记录羊水指数或最大羊水池深度。
●测量胎儿生长经线,根据胎龄和近期超声结果,评估是否有胎儿生长受限。
●如果以前未行胎儿结构筛查,应行超声排畸。
●生物物理评分(biophysical profile, BPP)或者改良BPP(NST+羊水测量)正常提示胎儿宫内状态良好,1周内发生死胎的可能极小。
4、 彩色多普勒血流监测
如果有胎儿生长受限,可以监测脐动脉血流。大脑中动脉血流可用于筛查和监测重度胎儿贫血。
胎动减少的处理
在评估胎动减少的过程中,很多孕妇的胎动自行恢复正常。如果胎心监护和超声检查正常,患者可以离院回家,并继续在门诊进行常规产前检查。当再次感知持续胎动减少时,仍应立即就诊。
持续性胎动减少的处理取决于孕周和死胎危险因素,处理方案主要基于专家意见,并无很强的循证医学证据。
●妊娠39周以上:终止妊娠。
●小于37周:每周两次BPP或改良BPP。感觉胎动进一步减少时立即就诊。
●妊娠37-39周:是否引产争议很大。可以根据死胎发生的风险因素与患者共同讨论决定。
祝福各位宝妈们顺利生产,平安等待健康小天使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