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糖尿病日▏人人享有糖尿病健康管理
每年的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其前身是世界糖尿病日(World Diabetes Day' WDD),由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糖尿病联盟于1991年共同发起,其宗旨是引起全球对糖尿病的警觉和醒悟。2006年底联合国通过决议,从2007年起,将"世界糖尿病日"正式更名为"联合国糖尿病日",将专家、学术行为上升为各国的政府行为,促使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加强对糖尿病的控制,减少糖尿病的危害。
糖尿病是由多种原因共同引起的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代谢紊乱性疾病,其主要病理特点为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或相对不足,或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不敏感。以糖代谢紊乱为主,包括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的一种全身性疾病。
糖尿病有哪些症状?
1. “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
2. 手足麻木;
3. 皮肤瘙痒;
4. 视力模糊;
5. 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
6. 尿路感染、胆道感染等。
哪些人容易得糖尿病?
1. 有糖调节受损者;
2. 年龄≥40岁;
3. 超重、肥胖(BMI≥24kg/㎡);
4. 一级亲属有糖尿病病史;
5. 有巨大儿(体重≥8斤)生育史,妊娠糖尿病史;
6. 高血压等。
如何防治糖尿病?
1. 教育及心理治疗:正确认识糖尿病,不谈“糖”色变;
2. 饮食控制:
定时定量:按时吃饭,既不暴饮暴食,也不刻意节食;
科学搭配、营养均衡:食物多样、粗细搭配,清淡饮食、少食油盐,让饮食由“粗放型”走向“精致型”;
3. 运动治疗:行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从第一口饭算起饭后1小时开始运动,此时血糖较高,不易发生低血糖,每次运动20-30分钟;运动时间相对固定,避开药物作用高峰,避免出现低血糖;
4. 自我监测:学会使用血糖仪,定期测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并做记录;
5. 药物治疗:常见的降糖药物主要分两大类,一类为口服降糖药物,另一类为胰岛素。1型糖尿病患者需终生使用胰岛素;2型糖尿病病人如果药物控制不达标,则需要胰岛素配合治疗。因此,降糖药物的选择需要遵从医嘱,定期复查和调整。
糖尿病控制不良会产生哪几种危害?
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脂肪、蛋白质代谢异常,长期高血糖可引起多种器官,尤其是眼、心、血管、肾、神经损害或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导致残废或者过早死亡。糖尿病常见并发症包括卒中、心肌梗死、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等。
1、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较同年龄、性别的非糖尿病人群高出2-4倍,并使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年龄提前,病情更严重;
2、糖尿病患者常伴有高血压和血脂异常;
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导致成年人群失明的主要原因;
4、糖尿病肾病是造成肾功能衰竭的常见原因之一;
5、糖尿病足严重者可导致截肢。
糖尿病健康管理基本要素
1、健康饮食;
2、适量运动;
3、健康教育和心理支持;
4、血糖自我监测;
5、药物治疗(包括胰岛素治疗)。